>新闻中心>媒体报道

媒体报道MEDIA REPORTS

贫富不改抱负 助人始终如一——记广西小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龙

返回 发布时间: 2008/5/28 11:24:14 | 来源: 南国早报

  编者按:

  在我们身边,有不少人,有一副热心肠,爱家、爱岗、爱社区、爱社会……他们身上不一定有夺目的光彩,貌似平凡,却用点点滴滴的奉献,使社会更加和谐。他们是好人,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!为配合中央文明办和自治区文明委开展的“我推荐、我评议身边好人”活动,本报今日起开辟《身边好人》专栏,敬请读者垂注。

  在贵港的各种公益活动中,总能看到广西小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龙的身影,多年来他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。但是,很少有人知道吴小龙艰辛的童年,更少人知道即使在那苦难的岁月里,他也不忘竭尽所能帮助他人。这种扶危济难的品质,跟随着他走过了半个世纪。

  “也许我的性格就是这种人吧。”吴小龙爽朗地说。

  苦难少年 不忘助人

  1954年出生的吴小龙,经历过一段苦难的人生。由于做教师的父亲被打成“右派”,他也就成了“黑五类”分子的后代,升学无望。

  在村里,他做的是最脏最累的活,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,还要忍受别人的白眼和欺凌。少年时的吴小龙,也曾悲愤不平,但他并没有心怀怨恨。

  “我要让大家知道我的人品是好的,我要让大家认同我。”吴小龙现在回忆起当年这个决定,依然十分激动。他说:“我那时看到什么技术都去学,而且年轻有力气,什么活都抢着做。”

  走在路上,看到有人挑着沉重的担子,不管认识不认识,吴小龙都会跑上前去帮挑一段路;死者入棺,一般人不愿干的活,吴小龙也愿意去,先后为30多名死者入殓;在生产队干活,他最积极,白天干农活,晚上当渔夫,闲时还去打柴。

  吴小龙17岁时,村里一个10岁孩子落水,由于水流很急,岸上围观者100多人,却无人敢下水相救。吴小龙拨开众人,脱掉衣服,纵身跳入急流,把孩子救上岸来,然后他又拼尽最后一点力气,抱起孩子就往几里外的医院冲去……第二天,孩子的父母给吴小龙送来一个谢恩的红包,虽然只有2角钱,但他坚决推辞:“不要,不要。”

  吴小龙说,他那时就明白“施恩不图报,图报不施恩”的道理。如果说他做好事有什么个人目的,那就是向大家证明他的为人,渴望人们不要把他排斥在群体之外。

  为了这个单纯的愿望,青少年时的吴小龙当“雷锋”的次数,连他自己也记不清。他曾是数名落水儿童的救命恩人,自己在救人的同时也差点丢掉性命。

  艰苦创业 诚信做人

  1978年,吴小龙到玉林做建筑工,拿的是每天1.8元的工钱。许多人嫌钱少不愿干,但吴小龙却很珍惜这份工作,因为在工地上,他感受到了友爱与尊重。

  由于勤恳好学,吴小龙很快成了一名工程经理,开始艰苦创业。

  1984年,吴小龙开始担任贵港教育建筑工程公司经理,负责当时乡镇学校的危房改造。这是很多工程队都不愿意承包的工程,一是要先行垫资,二是利润微薄。吴小龙也清楚承包这些教育工程的风险和困难,但是,当这些学校的校长找到他时,他还是全部承包了下来。

  到乡下看过学校之后,吴小龙说:“学校太穷了,老师太苦了,学生太难了。在这破破烂烂的瓦房里怎么能上课学习?我就是赔钱也要建好这些学校。”就这样,从1984年到1992年间,他按时按质完成了全部承建的学校校舍工程,还先后给贵城四中、三里二中、西江小学、中里高中等学校捐资45万元。

  1993年,吴小龙成立私营建筑公司——广西贵港市小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。他坚持自己的一套质量方针,如绑扎钢筋前必须要弹出墨线,再按着墨线绑,该放钢筋的地方一根都不能少等等。这些措施保证了建筑质量,但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。

  “少赚一点,多做一点,就当是薄利多销。”吴小龙坦率地说,他的建筑企业是私企,要与大型国企争市场,没有别的路子,只有靠质量。

  热心公益 慷慨行善

  在自己的建筑公司成立之初,吴小龙虽然资金紧张,但还是拿出了100万元,建立“贵港市吴小龙教育基金”,每年奖励600多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和优秀教学工作者,激励他们勤奋学习、努力工作。

  设立这笔基金,不仅是吴小龙对自己过去从事的教育建筑工程的纪念,这其中也有他的教育情结。他说:“100万元也是杯水车薪,我只是想抛砖引玉,带动一下,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。”从1994年至2007年,他资助教育事业的捐款达550多万元。

  吴小龙热心公益事业,不仅仅在教育方面。2000年,贵港覃塘区古樟乡的饮水工程到了关键时刻却资金不足,他马上捐资2.3万元帮助他们顺利完工;2005年,贵港市消防支队搬迁到新营区,部队缺乏营区建设经费,他得知后马上捐款3万元;2007年,他捐资2万元修建罗尔纲纪念馆……这些公益资助,达到200多万元。在“5·12”汶川地震发生后,吴小龙立即向灾区捐款110多万元。

  “我是吃过苦的,对钱看得很淡。”吴小龙说,他经历了人生和事业的起起伏伏,深刻地感受到成功的背后,靠的是社会和大众的支持。“个人花费,用不了多少钱。大部分的收益,应该是用来回报社会的。”